原创 胡泳
世界所有科学数据的研究,应该全部公之于众,能够被每一位个体研究者所利用。它不仅应该是免费的,而且应该是没有任何偏见和负担的。
近年来,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利用分布式方法搜集数据、修改发现并测试假说,形成了一种大规模的科学协作方式。采取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加速事物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科学知识的进步,同时还能令科学的整个过程变得透明。
非常遗憾的是,虽然协作成为科学的新模式,但是科研领域的一个核心制度制约了这种新模式,成为其发展的技术障碍,并起到了反作用。这个制度指的就是在学术界长久以来保持了中心地位、甚至是统治性地位的科学论文出版业。
从整体演变上来看,现有的模式可以回溯到印刷时代,是一种单向的、独立的记录方式。因为那时知识的生产和更新都非常昂贵,所以大部分知识产品被束之高阁,很多想要了解的人基本上无法获取。
在一个遍布网络的世界中,这样的出版方式和这样的知识存储方式,已经无法继续起到使科学信息正向流动的作用。在可预测的将来,如果以十年为期,我认为世界所有科学数据的研究,应该全部公之于众,能够被每一位个体研究者所利用。它不仅应该是免费的,而且应该是没有任何偏见和负担的。
现在校园里可以听到一种强有力的呼声,要将旧模式彻底摒弃,不仅包括像知网这样的知识平台,甚至包括知识出版。例如,现在科研人员投稿要经过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审核,等到能发表的时候已然失去伊始的价值,根本原因是原有科学出版的模式存在问题。科学技术在高速发展,但是出版论文的方法依然滞后。
论文投稿流程
当然,比数据更严重的问题是使用的问题,就是订阅费,订阅费完全阻碍了公众获得关于重要研究的信息。我们发现今天绝大多数发表的研究论文仍然只能对付费订阅的人开放。在科学社区已经有了一个替代物,叫“开放存取”。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参与进来,所以“开放存取”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开放存取”对于科学的意义就像开放源代码对于软件的意义一样,不可以把科学见解和数据放在防火墙后面。应该让任何想要利用科学见解和数据的人都能够免费地来获得它们,因为订阅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科学传播。在眼下的模式当中,世界上大概99%可能对内容感兴趣的人,其实并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深锁在高墙之后的科学见解。
科学本身依赖于能够对他人的知识进行横向学习并实践,如果没有获得数据或科学见解的有效途径,那么科学事业的发展将无从谈起。此外,通过开放世界上所有知识的获取渠道,能够帮助加深和扩展科学进步,让任何人都有机会掌握新的见解,并且贡献自己的新思想。
所以,知识的路径应该是更加开放的,伴随着“开放存取”运动的兴起,可以开放存取的出版物,将能够在科学出版物当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我们不应该再依赖少数的匿名裁判,而应该依靠整个自发组织的学术共同体来不断地选拔科学发现的结果,使得新的知识能够更好地流向实际需要的地方、组织或是企业。
在此我想引用一下库兹韦尔的“奇点理论”,因为该理论强调指数级的变化。如果我们能够把“开放存取”推行开来,将有可能引发科学知识增长的一个奇点,这会造就人类在科学认知方面的飞速增长。
库兹韦尔的“奇点理论”
眼下知识获取的路径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知识体系运转需要人们通过长时间学习,获得某些资质,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这会导致其他学习知识的人,对这些有资质的人投以信任,而后者通过写书、授课,甚至电视采访,让社会上的普通人能够从他们的辛勤工作中受益。正因为如此,他们的一切成果都要经过一个与其自身领域相匹配的审核程序来进行,这样人们才能够更加放心地使用他们的成果,并慢慢产生新的发现。在此基础上,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积累,一步步构造出我们的知识体系;尽管有时会犯错,但终究会让我们在认识这个世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前数字时代的运行体系,帮助我们完成很多成果,也带领人类进入一个又一个的新阶段,以至于我们认为,知识就应当永远这样运行下去。其实不然,数字时代告诉我们,当发展、保存和交流知识的媒介发生改变,知识本身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我们现在不应该做减法,不应该把知识简化到图书馆里,简化到科学期刊上,甚至简化到像知网这样的平台上,让人们去付费获取它。我们应该做加法,把所有的已经能够获得的知识、能够掌握的知识、能够成就的知识,放到一个巨大的松散的互相连接的网络当中,应该通过这个方式造就知识的极大繁荣。